学习心得
首页>>学习心得

王楠:精准宣讲、上门宣讲,党史宣讲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 :2023-03-02

10月26日21时36分,当新华社受权发布经党的二十大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时,我立即全文阅读了这部新党章。“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新增写内容不断映入眼帘,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党章正文关于党员义务的一句看似寻常的话——“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历史”。

“和党的历史”这5个新增的字,字字千钧,学习党史由此成为今后每名共产党员不可推卸的责任!

联想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在第八部分、第十五部分提出的今后五年“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我更感到党中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决心和恒心!

我愣在书桌旁,过去五年宣讲党史的往事一一浮现脑海:以《党的早期组织与一大经过》《中国共青团的创建》《走近延安杨家岭》《历次全国党代会简史》《百年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为题,我在校内外累计宣讲22场,其中校外5场,为普及党史知识、发挥党史“必修课”“教科书”和“营养剂”作用作出了积极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如何才能把党史这本“教科书”讲好讲活、最终讲好党的故事?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以课程为依托,夯实宣讲的知识基础

党史宣讲必须以扎实的党史知识为基础,而党史课程是党史知识的系统化呈现。在前期研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基本著作、依托人民日报“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制作党史人物剪报本的基础上,我不仅利用2020年春抗疫居家的空闲时间和寒暑假制作教学课件,而且在同年暑假自费到临沂实地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含临沂天主堂后院旧址和临沂市河东区前河湾村旧址)、华东野战军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到济南市区参观中共山东省党史陈列馆(今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工运史馆和大众日报社史陈列馆,认真收集教学资料,最终于2021年春在全校率先开设党史类课程——“走近中共党史(1921—1949)”选修课。日积月累、寒来暑往,课件现已达3000页。这为开展宣讲夯实了知识基础。

(二)精准宣讲,解决“听不进”的问题

由于宣讲的听众涵盖本校师生、村居群众、企业职工、基层机关干部等不同类别,为了防止听众“听不进”的问题,即使是同一主题,我也努力做到精准宣讲。这主要体现为:

1.内容精准,缩短听众与党史的时空距离、心理距离

《党的早期组织与一大经过》的9场宣讲都面向校内。综合考虑本校师生身处济南、以山东人为主,学生主要面向铁路就业等特点,我在宣讲中有意识地凸显了济南早期组织、青年群体、铁路行业这三个知识要素。这样做的党史依据是:济南早期组织是党的一大召开前全国8个早期组织之一,地位十分重要;20—40岁的青年是五十多名创党党员的主体,“恰同学少年”是他们的突出特征;党的一大后,党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点,铁路行业的工人运动又是重中之重。以此为基础,我还推荐了济南“铁路大厂”(今中国中车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四五烈士纪念碑、王尽美墓与邓恩铭墓(衣冠冢)、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等位于济南的红色旅游景点,方便师生在假期参观游览。这都极大地拉近了党的创建史与师生的时空距离、心理距离,使师生极易产生知识链接和情感共鸣,“原来党史离我并不远!”从而较好地传播了党史知识。

《百年党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的5场宣讲都面向校外,具体包括济南市高新区庄科村、明仁福瑞达药厂、济南泉城书房智远分馆、济南市历下区兴港悦城社区和兴港北社区(二者联合举办)、济南市历下区文化和旅游局。面对不同类别的听众,根据精准宣讲的原则,我采取了同一主题、各有侧重的方式。这体现为:考虑到村居的听众多是四五十岁及以上的党员,人生经历丰富,我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重点;明仁福瑞达药厂的职工多以中青年居多,党史知识有限,我着重讲述了大家都亲身经历、容易产生情感共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历下区文旅局的干部职工,我着重讲述了一百年来党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识历程和当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由此同样缩短了听众与党史的时空距离、心理距离。

2.话语转换,用百姓话讲好党的故事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普及党史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将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和文件语言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包含一定的网言网语),用百姓话讲好党史知识、党的故事。

例如,在宣讲开始前,我列举“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于1920年入党?”“党的创始党员中有女性、少数民族吗?”等典型问题,激发听众的好奇心;用“建(微信)群”“群主”等表述在各地成立的党的早期组织;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我们那时候就是自己搞的,知道的事也并不多,可谓年幼无知,不知世事。但是这以后二十四年就不得了,翻天覆地! ”这样原汁原味的话表达党从小到大的发展经历;从1937年“十二月会议”和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两张领导人合影中毛泽东的位置和表情入手,分析背后的党史故事;用“过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表述习近平在1969年初到陕北任插队知青时面临的现实困难,进而讲解他的领袖素质尤其是顽强意志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借助古语“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来分析总结党的历史经验(“道”)、起草三个历史决议的重大意义;等等。话语转换之后,我与听众有了“共同语言”,宣讲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三)上门宣讲,解决“听不到”的问题

由于工作任务不同、相关资源占有多少等因素,学习党史的条件在不同单位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机关、学校听取宣讲的数量较多,村居、企业则数量偏少,甚至可能完全听不到相关宣讲。

在校外的5场宣讲中,济南高新区庄科村和明仁福瑞达药厂由911直播app怎么下载党委宣传部主动联络,另外3场是我在寒假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居委会、泉城书房主动联络的。通过主动联络、上门宣讲,我不仅受到这些机构负责同志和听众的热情欢迎,也感受到基层群众有很强的党史学习教育和文化学习需要,加深了对当代中国这本“无字之书”的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同样地,为了更好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营养剂”作用,党史学者也应该走向大众,实现党史知识的大众化。党史宣讲的价值与意义正在于此。

这22场党史宣讲,不仅向1500余名听众普及了党史知识,也使自己积累了精准宣讲、上门宣讲的宝贵经验,还拓宽了自身服务社会的途径。一句话,党史宣讲大有可为!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首次宣讲时的紧张如在昨日,转瞬已是几年。过去五年,与时代同行,与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潮共鸣,我在党史宣讲上起步、前行,开辟了事业发展的“新赛道”。感谢听众的信任,感谢家人的支持和师友的鼓励,更感谢为个人施展才华搭建舞台的这个伟大时代!

而今迈步从头越!(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